门多萨,Gonzales de Mendoza,1540-1617,奥斯定会西班牙传教士,1586年出版西班牙文《大中华帝国史》,随后十年内被翻译为意大利文、法文、英文与荷兰文,是十六世纪末欧洲一部重要的介绍中国政治、制度、工艺、文化、文字的著作。 他曾于1581年抵达菲律宾,但是未能抵达中国。
门多萨的《大中华帝国史》出版于1585年,通过其他资料和传教士的叙述,向西方展示了马可波罗所描述的富饶契丹国家即今日中国,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的关键著作。虽然门多萨未亲历中国,但他的作品在17世纪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。耶稣会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于1613年到达中国南京,后来完成了《大中国志》。
早期的传教士利玛窦(M. Ricci 1552一1610)所著《利玛窦中国札记》(1615)是继西班牙作者门多萨的《中华大帝国史》以后首部系统全面介绍中国科学技术的著作。[1]利玛窦之后来中国的法国传教士巴多明(D. Parrenin 1665一1741)是早期提出“落后问题”的第一人。
根据一些不太可靠的资料,《深海祭祀之书》在维也纳出版。根据相关资料,爱德华皮克曼德比的诗集《阿萨托斯和其他恐怖》在他18岁时出版。4月17日,在阿隆佐泰培尔消失在范德黑尔的废宅内之前,有人最后一次看见他。5月14日,纳撒尼尔皮斯理的人格突然发生神秘变化,同时还得了健忘症。
证据!多读点书!西方连“个人自有主义”都是取之中国,它来自《道德经》我贵柔思想,与杨朱哲学雷同,类似这样的还有“社会主义”它起源于《论语》大同篇。准确的说,西方是站在中国这个巨人身上发展起来的, 什么火枪啊、火炮啊,那个不是中国的,连抢劫的资本都是中国学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