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在经营网络化方面,主要应解决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,如何借助于电子商务、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流程设计,以解决“卖难”和增收的问题。
2、此外,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升。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,使得许多农民难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。提高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水平,需要政府、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,从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、优化信息资源分配等方面入手,共同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。
3、资源使用效率低下。农业资源要素使用效率低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,对新技术需求不足。土地流转缺乏引导,影响规模化经营。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。商业模式创新不足。智慧农业技术主要依靠政府支持,缺乏市场机制介入。物联网技术未广泛应用,需创新商业模式,推动农业信息化、现代化可持续发展。
4、农业部、各地农业部门利用电话、电视、电脑等信息载体构建信息服务平台,涉农企业也利用自身信息服务平台宣传产品、开展网上服务和电子商务等活动。
5、政府加快推进“三电合一”工程建设,即利用电视、电话、电脑等信息载体开展信息服务,解决农业信息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。
6、阻碍了信息化的普及。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大多数农民 买不起计算机,也就难以获取农业信息。现在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价格约为5 000元至6 000元;二是农村 电话费若按0.3元/分钟计算,加上上网费用4元/小时,合计每小时上网费超过10元.农民难以支付 如此高的费用。(4)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。
1、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: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和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。例如,农田灌溉和水泵抽水的控制,以及畜禽棚舍环境的测控等。 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:如建设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,扩大现代交易方式试点,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市场、政策、资源等信息。
2、农业生产智能化:采用智能技术和设备,如物联网,监控作物生长并自动调整环境条件,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。 农业生产数字化:通过记录和分析农业数据,如气象和土壤信息,优化生产决策,改善农业模式。 管理信息化:运用信息系统管理农业资源、企业运营和市场,增强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。
3、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: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,如智能农业设备和物联网,监控作物生长情况,自动调节环境参数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 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: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和分析农业生产数据,如气象信息、土壤成分、作物生长情况等,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,优化农业生产模式。
4、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:通过应用智能技术,如智能农业设备和物联网,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和管理,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。 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: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,收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,以便精确管理和决策。
5、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: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如物联网、智能传感器等,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,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。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:通过数字化技术,如地理信息系统、遥感技术等,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确管理,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。
法律分析: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有:一要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。2020年要实现实际人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4%-8%,消费率达到62%的世界平均水平。二要实现服务业和城镇建设优先发展。2020年力争服务业占GDP比例达54%以上;全国城镇化率达60%以上。三要实现低碳发展。
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。[2]2015年10月29日,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。基金应该紧盯十三五哪些投资机会相关领域中大数据和信息安全、医疗卫生信息化、农业信息化,有望在年末行情中多点开花。
是整个工程的核心。131工程切实有效地帮助提升农民生产力和生活水平,推动长远经济发展和城乡协同发展,促进全国经济发展。目前,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“十三五”规划和实施计划,规划了未来几年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各项措施,落实了131工程。这些举措和计划对中国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。